2023年開年大劇《狂飆》口碑一路狂飆,豆瓣評分9.1分,愛奇藝必看榜首位,超過60%的人給這部劇打出5星好評,相關話題引起觀眾多番討論。網友留言熱評:“過大年看大劇。電視劇《狂飆》,這個年過得更有味道!”
《狂飆》為何能夠贏得如此廣泛的共鳴?從《破冰行動》到《掃黑風暴》,掃黑除惡題材的影視劇近年一直在尋求突破,這次的“開門紅”有哪些從量變到質變的“狂飆”?
《狂飆》為什么會“火”?我們還是要回歸作品本身來探究,關注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和對掃黑除惡題材的深度挖掘。
《狂飆》的故事“源于”現實,引發觀眾強烈共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只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狂飆》直面紅與黑、罪與罰的蛻變與較量。全面展示了在時代變革大背景下,面對發財、升官、權勢等各種機遇的誘惑,不同人的不同選擇。面對選擇,是堅守理想初心,還是不擇手段達到目的?劇中大膽而真實地表現了這種蛻變與搖擺的過程。
安欣帶領徒弟陸寒用警戒線一步步逼退了高啟強一伙的劇中場景尤其“吸睛”,生動而又深刻地詮釋了正與邪的殊死較量。觀眾被《狂飆》緊緊抓住,徹底“圈粉”,每天急切期待“下回分解”。
《狂飆》的人物形象豐富而復雜,使觀眾有代入感
《狂飆》塑造的每個角色都不是非“白”即“黑”,而是豐富而復雜,細膩又飽滿。
安欣身上集中了千千萬萬一線政法干警的精神特質。有理想有追求,有查案追兇的執著,有堅守初心的自我犧牲與孤獨寂寞,劇中正面主角安欣是充滿理想主義的孤勇者。他一門心思查案追兇,無暇考慮人際圈子、晉升渠道和愛情婚姻。從風華正茂的青年刑警,到滿頭白發、身體佝僂的中年大叔,劇作開場的兩集已經緊緊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除了正面主角安欣之外,《狂飆》的吸引力很大程度自于“黑老大”高啟強的迅速發跡。在快速崛起的背后是高啟強對誠實、良心與自尊的不斷拋棄。《狂飆》從他的全部經歷與關系去把握他的發跡、覆滅的全過程。
高啟強的墮落有命運的偶然,但作品更深刻地揭示了他人性蛻變的歷程及走向深淵的必然。
在舊廠街風氣敗壞的社會土壤中,欺軟怕硬、恃強凌弱成為人們的相處習慣與生存法則,高啟強在經歷委屈欺侮中必然會積聚更強烈的翻身渴望。
尤其是高啟強面對困難時,他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更不愿承擔責任,而是企圖繼續掩蓋,進而錯上加錯、助紂為虐。
在權欲物欲與報復心理的驅使下,高啟強被迅速地變“惡”,他過去有多受欺壓,之后他就會多么地渴望成為“人上人”,選擇耀武揚威、欺壓別人。
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結果,人物立住了,作品的精神蘊涵也更加豐厚沉實,安欣和高啟強的人物形象有著藝術典型的意義與審美價值。
直面人民群眾高度關切的問題,成功“破圈”
對比以往的掃黑題材影視劇作品,《狂飆》更進一步“直擊”黑惡勢力與墮落官員的“灰色”交易和罪惡勾當,故事從掃黑除惡開始,進而深挖出背后“保護傘”,刀刃向內自我革命深度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受到了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狂飆》成功將觀眾“代入”劇中,深切感受10年來黨中央堅決徹底掃黑反腐的雷霆萬鈞和勢不可擋。
“保護傘”的存在和黑惡勢力的存在,更加襯托安欣們堅守正義的珍貴與不易,也更加激發人們對于堅決與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作斗爭的政法英雄群體的崇敬之情,期盼他們都能“安心”追求“理想”,前路不再“陸寒”。
電視劇《狂飆》“火”了的背后,體現的是人民群眾堅定支持展開掃黑除惡行動,增強對于政法隊伍勇于刀刃向內自我革命,黨中央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為人民群眾創造平安幸福公平正義社會環境的堅定信心。
(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