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是相互凝望
而是望向同一個方向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
有無數家庭義無反顧地走上戰“疫”前線
有的奮戰在同一戰線
有的各自逆風而行
他們用血脈相承
成為了堅實有力的“家”力量
守護,你的守護
李國福,作為密云分局城關派出所花園社區的一名社區民警,同時兼任黨委副書記,他扎根社區十六年,先后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兩次、被評為“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全國模范軍隊轉業干部”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李國福工作照片)
妻子曹愛芹,退休職工,自愿加入了愛人所在的警務工作室,輔助愛人開展工作。
兒子李安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他有個刑警夢,卻也愿意和“片兒警”爸爸一起走街串巷。
疫情期間,這一家三口共同堅守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分別以民警、社區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到社區防疫工作中。
愛你
就要站在離你最近的地方
對于職業的選擇,李安南似乎沒有猶豫過,高考報考時,他第一時間把三個志愿都填上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這不僅是一個少年的熱血夢想,更是屬于骨子里的精神傳承。
從小就向往著刺激的刑警生涯的他,曾經不理解為何父親如此熱愛這份忙于家長里短的工作,畢竟這是如此平凡,又如此單調。
(李國福工作照片)
直到他走在了父親的身邊。
在與父母共同戰“疫”的日子里,他才明白了父親扎根社區的真正意義,他才明白為何父親的腳步會走的如此堅定、如此踏實。
他從未想到,“小區的居民走在路上主動和警察打招呼”這種電視劇里才會出現的情節,會真實的發生了在他的面前。父親用行動告訴了他,什么叫做“把社區當家,把群眾當親人”。
現在只要他上完了網課,一有時間他就會去找父親一起執勤,和父親一起進行防疫宣傳和進出小區人員的核實工作,走進社區里的家家戶戶,和父親一起守護他所熱愛的人們。
與父親站在一起,他懂得了堅守,也懂得了責任,更懂得了該如何去熱愛自己的熱愛。
愛你不止理解和支持
更要與你并肩而戰
曹愛芹作為一個典型的山東大嫂,能吃苦、不閑著,退休后,她選擇了去丈夫所在的社區警務工作站做一名志愿者。自此,“夫妻警務站”就成了這里的特色,全國公安機關“好警嫂”也成為了她的新標簽。
2017年4月,“夫妻警務”工作室成為了花園社區的特色,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和社區群眾的廣泛認可。
疫情爆發以來,她作為黨員主動申請參加小區出入口執勤,發放安全防疫宣傳資料......
雖然工作中從不喊苦不喊累,但遇到有不理解、不配合的群眾難免心里會有些委屈,可看到丈夫每天在社區里忙得團團轉,為了解決因封閉給居民帶來的不便撓頭時,曹愛芹明白,理解和堅強才是自己此時應該做的,她要和丈夫共同擔起這一份責任。
現如今,全家為了同一個目標堅守在社區一線,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一起,為了更重要的人,并肩而戰!
對于李國福來說,妻子和兒子是他的驕傲,能將小家融于大家,能與家人共同構建起社區防疫的安全防線,是非常有意義并且有動力的一件事。
因為,轄區百姓的平安才是這個家庭為之奮斗的共同理想和期盼。
戰“疫”,與你共同接力
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仍然有無數人在為此不懈的忙碌著。他們中有醫護人員,有公安民警,有社區工作者......
然而當醫護人員、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這3種職業同時出現在一個家庭時,他們將如何度過?
耳濡目染
成為和你一樣的人
朝陽分局八里莊派出所民警宋伯涵就身在這樣一個家庭,他是“雙警”家庭,他的母親,在東城分局交道口派出所,也是一名民警;他是“醫警”家庭,他的妻子,在普仁醫院,是一名“白衣天使”,而他的父親,在社區工作,是一名物業辦公人員。
疫情期間,一家人職責不同,使命相通,毅然戰斗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邊與危險同行,將黑暗抵擋;另一邊與疫情抗爭,披荊斬棘。
宋伯涵與母親都是一線基層民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每天都投身一線,進行安全防疫工作。
(宋伯涵的母親在轄區路面上執勤)
作為青年突擊隊的一員,宋伯涵不僅要深入社區,還要處置警情,為群眾解決困難,參與卡口執勤檢查,登記摸排返京人員、定期詢問重點人員身體狀況、每日巡視各小區封閉、檢測等等事情。
當被問道當初為什么也選擇警察這個職業時,宋伯涵不假思索得說:“因為母親也是警察的緣故,我感覺就是耳濡目染吧,小時候老去我媽單位玩,那會兒接觸的長輩都是警察,接觸的多了,看的多了,就對警察特別感興趣,然后就順理成章的選擇了這個行業了。”
勇挑重擔
你的每一面都美
妻子白雪的幾個身份都能用“勇挑重擔”來形容,在家庭中,她是妻子,是一名警嫂,也是一個寶媽;走出家庭,在工作崗位上,她是醫院的一名骨科護師,今年是她參加工作的第七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義無反顧地走進感染科病房,成為了防疫隔離病房“逆行者”中的一員。
丈夫宋伯涵說:“她決定去感染科的時候沒跟家里商量,后來才跟家里說,當時第一反應肯定是擔心,還有害怕,之后靜下來再想就覺得,國家危難時刻,我們應該挺身而出,之后就是對她的無限支持,而且以后還可以跟孩子說他媽媽也是上過前線的”。
一進隔離病房,就是6個小時,為了節省防護裝備,妻子白雪必須提前半天就不能吃任何東西,不能喝任何液體。
在隔離病房,需要身穿防護服,隔離衣,兩層手套,所以摸血管,扎針,抽血這種平常很簡單的操作,都變得困難起來。白雪說:“患者已經在承受巨大的身心壓力,不能再讓他們因為扎針失敗而感到痛苦”。回到休息室,她帶著雙層手套用自己的手臂去感受和模擬練習,力求能減少患者的疼痛。看到患者焦慮緊張的心情,她會上前表示安慰,帶他們做廣播操鍛煉身體,緩解患者的壓力,增強他們戰勝病魔的信心。
“面對患者,我相信他們雖然看不到我口罩下面上揚的嘴角,但一定能透過護目鏡感受到我真誠的眼神。”
守護平安
各自的承擔是共同的責任
宋伯涵的父親在社區工作,每天需要入戶調查、詳細了解住戶情況,落實居家隔離人員健康狀況,并主動詢問生活上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同時不間斷走訪摸排,實時上報,檢查社區企業內部疫情防控工作,就這樣,類似的工作,每天都在重復,但為了社區每位業主的安全,他從未怠慢。
宋伯涵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沖在一線,堅守崗位,用各自的承擔扛起守護“大家”這個共同的責任。警察、護士和社區人員,當這三個身份出現在同一個家庭中,他們不僅僅是職業,更是家人,是戰友。
因為家庭成員職業的特殊,過年過節湊不齊成了宋伯涵一家的常態,總會有一個人因為工作忙碌不在家,這段時間,一家人團聚的時間變得更少了,只能通過電話來互相問好。1月31日是妻子白雪的生日,夫妻二人只能通過視頻來分享喜悅。
這就是宋伯涵家庭的日常,或許也是千千萬萬堅守在防疫第一線工作者們的縮影。雖然他們戰斗在不同的戰場上,但他們心心相連,連著國家,連著千萬家,不遺余力的奉獻著他們的全部!
在這個春天里
他們都有著各自關于家庭的小愿望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他們又有著關于城市關于國家的共同的大愿望
那就是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