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既要當好鄉村產業項目的組織者、推動者,又要當好群眾利益的維護者”。
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合盛堡鄉,地處雁門關外,依偎桑干河畔,素有“中國富硒小米之鄉”之美譽。為走好鄉村產業發展之路,山陰縣合盛堡鄉推行“炕頭+地頭”工作法。
在“炕頭+地頭”工作實踐中,合盛堡鄉鄉村兩級干部既學會了說“土話”,也學會了走“土路”,更學會了辦“土事”,將土地矛盾糾紛悄然化解在炕頭與田埂之間。“炕頭”是通向百姓“心頭”的橋梁。主客形如一家,干部們盤腿圍坐,暢聊家長里短,了解群眾需求。“地頭”是解開矛盾“線頭”的密鑰。干部們揣著炕頭上嘮出的大事小情,深入田間地頭解決實際問題,止矛盾于初發,息紛爭于將起,助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
2023年,山陰縣合盛堡鄉推行“炕頭+地頭”工作法,被中央政法委評為“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單位,該工作法入選楓橋經驗陳列館。
在這片北緯39度的黃金種植區,新時代“楓橋經驗”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塞北的沃土。谷穗在陽光下拔節生長,干部群眾個個干勁十足,產業發展也如火如荼,充滿泥土芬芳的鄉村善治之路愈加寬廣。
來源:山西政法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