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進出病房問題,兩名市民在醫院門口發生糾紛,且情緒十分激動。關鍵時刻,最小應急處置單元二名隊員迅速到達現場,并及時隔離雙方當事人。四分鐘后,民警到場對雙方進行勸解,最終平息了矛盾。“像這樣快速反應、有效處置的警情,對我們來說可以算是真正做到了得心應手。”民警說道。
今年以來,福建省南平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根據本市實際情況,將城市重點單位、重點場所等劃定最小安全防范區域,圍繞“1分鐘自救、3分鐘互救、5分鐘增援”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全市突發事件及時干預、快速處置能力。自今年六月組建以來,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共協助處置警情253起,全市案件類警情同比下降7.3%,打架斗毆等傷害類警情同比下降29.9%。
1分鐘自救,處置更加精準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最早的1分鐘便是處理事件的黃金時間。那么最小應急單元是如何把握這1分鐘的?
日前,建陽區武夷國際新城某棟樓有一人欲跳樓輕生,接到報警后,童游派出所的指揮室在1分鐘內便調取了周邊攝像頭查看實時情況,并通過對講機調度附近最小應急單元前往現場開展先期干預。“正是這1分鐘的部署,為我們到場處置爭取了快速反應的時間。”該所民警介紹,指揮長通過可視化對講機進行任務分工,最終成功勸回了跳樓人員。
據悉,最小應急單元的成員主要依托于保安員、保衛專干為力量,農村則依托村級警務助理、村兩委人員、村民小組長等力量組成。日常由派出所綜合指揮室負責統一指揮,戰時由指揮中心、轄區派出所共同指揮調度。并通過可視對講終端,實現雙向互聯、調度精準、響應快速的群防共治應用。截至目前,共協助救援21人。
此外,最小應急單元還能應用在各類事件場景中。
今年7月,將口派出所接群眾報警稱,在轄區胡巷村村口附近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輕微受傷。接到警情后,將口派出所綜合指揮室在通知民警出警的同時,還調度胡巷村最小應急處置單元成員迅速集結,開展了有效的前期處置工作。
“最小應急單元在交通事故中的快速響應和有效規范的前期處置,極大地提高了事故處理的效率和質量的同時,在防范二次交通事故發生及人員情況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民警說道。
3分鐘互救,處置更快一步
“在碰到突發事件時,最小應急單元在3分鐘內都能快速到達現場先行處置。”邵武市總醫院的工作人員稱贊說。
9月19日,邵武市公安局昭陽派出所接市總醫院報警稱,一名患者因不滿醫生對病情的解釋答復,逐漸情緒失控與醫生發生口角,并伴有肢體沖突。接警民警趕往現場處置的同時,派出所綜合指揮室立即將警情通報給醫院最小應急處置單元,要求他們迅速組織力量,控制現場,安撫情緒。在出警民警趕到現場時,醫院最小應急處置單元隊員已在3分鐘內到達現場,安撫好家屬情緒,并將雙方分開,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在南平市,像醫院這樣的重點單位,都如何要求最小應急單元在3分鐘內達到現場處置?
據悉,南平市公安局根據單位特征、風險隱患等級和處突要求,分為A、B、C三類,其中,將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重點單位分為A類,大型商場、娛樂場所等人員密集公共場所為B類,村居、物業小區等分為C類。各單元要求最少配備2人(包含專職安保和其他工作人員等)以上的日常應急力量。同時,在學校、醫院以及其他重點單位、重點目標,常態化開展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培訓演練。截至目前,最小應急單元共協助化解矛盾糾紛126起。
此外,最小應急單元按照“能夠開展突發事件先期處置,兼顧日常治安秩序維護”的職能要求,圍繞敏感案事件先期干預處置和可疑治安情況報告兩項任務,目前共排查治安隱患75個,前期發現和主動報告風險事項79條。起到事件“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理”的作用。
5分鐘增援,處置更有力量
如果遇到突發事件有升級的跡象,那么在5分鐘內,最小應急單元與前來的公安民警以及事發地附近的安保等力量都可以快速集中起來,對事件進行處置。
7月13日,延平區某銀行ATM取款區發生持刀搶劫的突發警情,且犯罪嫌疑人已逃離現場。接警后,南平市公安局延平分局指揮中心立即指派巡特警反恐大隊及屬地四鶴派出所5個警組前往現場處置。
與此同時,該局相關部門利用視頻偵查迅速鎖定嫌疑人軌跡,并實時將動態軌跡推送至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立即指揮最小應急單元及周邊等力量沿線搜尋堵截,最終在轄區某隧道內附近協同配合,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抓獲,整個過程僅用時10分鐘左右。
如此快速反應、精準處置,與平時開展的應急演練離不開關系。
據悉,南平市公安局建立治安牽頭,巡特警組織,轄區派出所發動、安全責任主體單位配合的培訓機制,按照學校,醫院每季度不少于1次,其他重點單位、重點目標每半年不少于1次要求,常態化開展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培訓演練,切實增強社會群眾對應急處理、聯防聯控的掌握程度。目前,最小應急單元共協助抓獲嫌疑人14名。
目前,南平市公安局已初步形成了突發案事件先期處置的平臺、陣地、隊伍和機制,有效破解突發事件先期處置“最后100米”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