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調解室里的針鋒相對到握手言和,從折返往復的繁瑣流程到一站式窗口的高效解決,從教室里的一堂法治課到大街小巷里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一點一滴的小安聚成大安再到長安,一幅以平安為底色的和諧畫卷在枝江徐徐展開。
為深度融入黨委領導的平安建設大格局,湖北省枝江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職能,維護大局穩定,促進公平正義,用法治力量讓平安枝江底色更亮、幸福枝江成色更足。
市綜治中心工作人員接待來訪群眾
建好“解紛網”,為平安建設裝上“助跑器”
“我已經做好了打幾個月官司的心理準備,沒想到通過訴前調解,案子這么快就能了結!”說這話的,是農民工陳某。
2024年8月,陳某與其他三名農民工因勞務費與某裝飾公司產生糾紛,訴至枝江法院。承辦法官對案件進行梳理后,認為該案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具有訴前調解的基礎。經征求雙方同意,便將這四起案件委派給工會進行統一調解。在調解員的組織下,僅用半小時,裝飾公司便承諾支付拖欠工資,當簽字按印的調解協議拿到手上時,四名農民工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案件數量逐年激增,為了將矛盾糾紛化在源頭、解在訴前、消在萌芽,枝江法院傾力打造由市委政法委牽頭,法院與公安、檢察、司法、信訪及其他部門齊抓共管的“1+5+N”訴源治理新模式。
在源頭環節,枝江法院常態化開展“法官進家站”、“法庭+鄉鎮綜治中心”會商機制等糾紛排查化解等工作,推動矛盾糾紛前端預防。在訴前環節,組建訴前調解團隊常駐市綜治中心,推行“人民調解+司法確認”工作機制,搭建“代表委員調解室”、“法院+工會訴前調解工作室”等調解平臺,推動矛盾糾紛及時化解。今年以來,通過人民法院在線調解平臺調解案件2538件,調解成功1244件,司法確認19件。在訴中環節,狠抓案件質量、效率和效果,推動“一個糾紛、一案解決”,一審案件上訴率9.63%。在訴后環節,全面落實“有信必復”工作要求,落實專人在市綜治中心全天接訪,出臺《關于加強判后答疑十三條措施》,建立“判后答疑”工作機制。
延伸“服務鏈”,為平安建設裝上“加速器”
開展“香樟樹下楓景怡人”法治宣傳活動
2024年6月,一場“面對面”座談會在枝江市寧港物流有限公司召開,這是枝江法院聯合司法所開展送法入企專項活動的一個縮影。
法院工作人員圍繞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答疑解惑,引導企業依法有序經營,并主動征詢企業對法院審判執行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意見建議。公司負責人感慨道:“法官們的耐心解答,讓我們對法律風險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為我們今后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問需于企、答疑助企、送法入企……為深入推進“司法服務進企業”活動,2023年以來,枝江法院聚焦企業需求,針對企業痛點堵點難點提供“訂單式”普法服務20次,開展專題普法講座25場,發送普法宣傳冊百余本。線上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涉企典型案例,通過以案說法將金融、破產、知識產權等法律知識送到群眾身邊。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枝江法院不斷延伸“司法服務鏈”,將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抓在經常、融入日常、嚴在平常,以公正的裁判、高效的司法服務、人性化的司法關懷以“營商”促“贏商”,以“法院之為”助推枝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下好“兌現棋”,為平安建設裝上“推進器”
深入開展“荊楚雷霆”專項執行行動
“出發!”5月的清晨,隨著一聲令下,枝江法院執行隊伍如同離弦之箭,火速奔赴各個執行現場,打響了我院“荊楚雷霆2024”專項執行行動“第一槍”。
2014年,曹某某、覃某某與駱某合伙開辦柑桔打蠟廠,但不久合作破裂。2018年,曹某某與覃某某退出,駱某獨自經營,后因土地租賃及合伙糾紛,二人將駱某訴至法院,判決生效后,駱某拒不履行義務。2023年,曹某某與覃某某申請強制執行。經過五小時的緊張作業,法院強制騰退了12畝廠房。
執行工作是司法程序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枝江法院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不斷規范執行辦案行為、完善制度機制,持續精準發力,執行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
抓執行到位,多措并舉“提質量”。今年以來受理各類執行案件995件,結案758件,執行到位3991萬元。深入開展“荊楚雷霆”專項執行行動,院領導帶隊出征,利用凌晨、夜間常態化開展錯峰執行行動。
抓積案清理,持續發力“去存量”。實施“一人一臺賬”“一案一對策”,重大案件“一把手”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通過“終本清倉”“執破融合”等方式依法解決“執行不能”案件35件。
抓自動履行,源頭治理“減增量”。探索法庭“立審執”一體化改革,將案件執行權下放至4個法庭,對法庭審結的案件,由法庭負責督促執行,從源頭上減少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數量,截止2024年8月底,法庭僅313件案件申請執行,自動履行率高達60%。
“唯其實干,更見擔當;唯其磨礪,始得玉成。”這是枝江法院近年來推進平安建設工作的真實寫照。全院干警滿懷司法為民的深情,在枝江這片熱土上揮灑汗水,用法治力量守護一方百姓平安幸福,為下好平安建設“一盤棋”貢獻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