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南粵大地,風動秋聲,暑氣未消。
一陣急促的電話鈴打破了辦公室的沉寂,“法官叔叔,我前段時間開學啦!開學后媽媽給我買了新手機,還給我零花錢,現在她每個月都來陪我,這幾個月感覺像做夢一樣幸福!”
電話那頭小東欣喜的聲音,讓佛山市三水區人民法院樂平人民法庭副庭長陳欽彬也被感染,與小東聊起近況,一同憧憬美好的未來。
“反轉”的手寫信
時間倒回到2017年,當時正7歲的小東父母離婚,雙方約定小東由父親陳先生撫養,母親梁女士無需承擔撫養費。此后,父子倆繼續在三水區樂平鎮生活,日子過得簡單卻充實,梁女士則輾轉去了廣州發展。
因感情破裂選擇離婚,對夫妻雙方來說,或許是種解脫,但于孩子而言,最溫暖的港灣就此破碎。若父母的愛還摻雜著其他“心思”,更可謂不可承受之痛。
2023年12月,梁女士向三水法院起訴要回小東的撫養權,并提供了一封手寫信。信中,小東細膩的筆觸表達了想和母親一起生活的意愿。
“當初我實在沒有能力撫養小東。現在經濟條件終于好了,我想把孩子接到身邊來,這里教育條件也更好。”在電話里,梁女士急切地向承辦法官陳欽彬表達期盼的心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后,陳先生提交答辯狀稱前妻自離婚后與小東很少聯絡,一年只來看孩子一兩次。同時提交的還有小東的另一封手寫信,信里表明他要和父親一起生活。
前后不到一周時間,小東的選擇卻出現了“反轉”,難道另有隱情?面對兩封前后矛盾的信,陳欽彬決定和小東當面聊聊。
孩子的“內心密碼”
陳欽彬從陳先生口中得知,小東如今正值青春期,對不熟悉的人稍顯羞澀,話很少。要消除溝通隔閡,打破壁壘,首先得找對辦法!
了解到小東酷愛打籃球,陳欽彬決定投其所好。周末,提前做足“功課”的他身穿便服來到小東家,單獨和小東聊了起來。
“聽說你喜歡籃球,我平時也打,你最喜歡哪個球星?”陳欽彬先從小東的興趣愛好、喜歡的課程、朋友等話題入手。一來二去,小東的話匣子果然打開了,他開始主動和陳欽彬分享自己和父母的快樂時光。“上個月媽媽帶我出去玩,拍了好多照片,我都不知道有多開心!”提到這些,小東的眼里閃著光。
感受到孩子對于媽媽的依戀,陳欽彬決定繼續深入,“媽媽經常來看你嗎?”“媽媽現在生了弟弟妹妹了。她忙不過來,一年來看我一兩次。”14歲的小東,言談中已經表現出懂事與成熟。“有時還是會想媽媽吧?”“是啊,但是……”小東欲言又止,“她太忙了,上次答應給我買新手機,都還沒買呢。”細細一聊,陳欽彬才驚訝地發現,梁女士提交的那封信,竟然是新手機的“交換物”。
本以為是母親對缺席孩子成長的懊悔,沒想到背后可能還另有“故事”。本著“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耐心安撫小東后,陳欽彬決定先約梁女士到法庭了解原委。
“小東平時喜歡吃什么?他有什么興趣愛好嗎?”
“你和現任丈夫的兩個孩子,一個還在襁褓中,另外一個還沒上幼兒園,正是最需要你的時候。如果小東跟著你,打算怎樣照顧好他?”
“小東的上學問題是怎么考慮的?”
面對陳欽彬一連串的發問,梁女士一下子慌了神,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并坦言這些年來確實一年才見小東一兩次,連電話也很少打。
那她又為何又要求小東寫下那封手寫信?“真相”仿佛越來越近了。
離婚不“離”愛
“法官,我丈夫所在的村要征地,他讓我把小東的戶口遷過去,能多分些補償款。我……”面對陳欽彬的質疑,梁女士哽咽起來。
“孩子一直都為你考慮,你說忙,他就等。將心比心,你缺席了小東七年的時光,你又為他考慮過多少?現在因為補償款想要回撫養權,你對得起孩子那一聲‘媽媽’嗎?”
陳欽彬告訴梁女士,父母離婚,最受傷害的就是孩子,小東最大的希望依舊是能夠得到父母持續、完整的愛。
聞畢,梁女士紅了眼眶,不發一言,但陳欽彬知道她聽進去了。
之后的周末,陳欽彬又和小東見了面,這一次,他問出了關鍵性的那句:“爸爸媽媽都很愛你,你想和誰一起生活?”
停頓片刻后,小東緩緩地回答,“這么多年我一直跟著爸爸,我想和爸爸一起生活。”
這一刻,孩子抉擇已定,判決也有了方向。
“法官,我回去想了很久,我確實做得不對……”案件宣判的前一天,梁女士打來了電話,哽咽地說出自己多年來對小東的愧疚,并主動撤回了起訴。
至此,這起撫養權糾紛畫上句號,小東將繼續和陳先生一起生活。
“法官,謝謝你花了這么多時間和精力!現在有了媽媽的陪伴,小東活潑了許多。以前我又當爹又當媽,老是想著彌補孩子,現在我也想通了,對孩子來說,父母任何一方的愛都是不可替代的……”令陳欽彬倍感欣慰的是,父親陳先生也在經歷糾紛后對如何守護孩子成長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切都在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父母的愛,才是孩子內心真正的家。做好孩子的守護者,尊重孩子的選擇。”陳欽彬在給雙方父母的“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寄語中落下了鄭重一筆。
做深做實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重在“抓前端、治未病”。近年來,三水法院探索創新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持續開展親情幫教特色品牌活動,依法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積極構建機制為基、保護為先、普法覆蓋、延伸預防的保護未成年人工作格局,全面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用心用情幫教、引導1000余名失足少年回歸社會,積極開展“法治進校園”“法院開放日”等普法宣傳活動近60余次,覆蓋4萬余名學生,以法之名護佑祖國花朵向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