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誤工期是30天,對方只承認20天,剩余的10天該怎么辦?”
“明明對方違規行駛在先,憑什么我要付這么多醫藥費?”
“走司法程序要這么久,我耗不起這個時間!”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因涉及責任認定、理賠、鑒定、調解等多個方面,一旦進入訴訟程序當事雙方更耗時耗力。為快速化解矛盾糾紛,重慶市九龍坡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主動與司法部門、保險機構深入溝通,共商共建公安交管部門辦案、人民調解、司法確認“三位一體”交通事故矛盾糾紛快速化解的運行機制,處置快、化解實、預防先,創新高效調解道路交通矛盾糾紛,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
處置快:人民調解跑出矛盾化解“加速度”
今年3月,一名快遞小哥駕駛三輪車違規變更車道,與一輛疾馳的奔馳車相撞,三輪車發生翻倒,致快遞小哥頭部受傷。
事故責任明確,快遞小哥負有主要責任。然而,高額的醫療費用以及后續的康復治療費用,讓快遞小哥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為了讓快遞小哥及時得到救治,九龍坡區交巡警支隊事故預防及處理大隊通過申請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先行墊付其醫藥費。
考慮到該案的復雜性和特殊性,該支隊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交調委”)立即響應。人民調解員楊森立即召集快遞小哥家屬、奔馳車司機、保險公司“面對面”調解,分別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從情理和法理兩方面進行調解。經多次協商,當事雙方與保險公司三方最終達成協議:保險公司提前介入,先行賠付快遞小哥的醫療費,并按照約定時間及商定的賠付金額,支付后期的治療費用等。
(交巡警給當事群眾講解事故責任判定原因)
類似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基本每天都在交調委“上演”。據了解,九龍坡交巡警聯合該區司法局,整合司法資源,在全市率先成立交調委,組建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人民調解專業隊伍。
“以往,交巡警既是事故承辦人,又是調解主持人,極易引發當事人對調解結果的質疑。”該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支隊為此引入第三方平臺機制,實現了事故認定與調解分離,有效解決交通事故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賠償爭議。
今年以來,交調委共受理調解案件485件,共調解成功案件465件,調解成功率95.88%;履行案件419件,履行金額1339余萬元,有效地將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
化解實:司法確認給當事人吃下“定心丸”
“終于拿到賠償款了,多虧當時選擇了司法確認,要不然現在還要到法院重新立案。”沈女士的父親去年在一起車禍中受傷。經調解,肇事方答應分階段支付17000元賠償,后來卻以各種理由推諉拖延支付。
還好調解完成后,沈女士在人民調解員的建議下選擇了“司法確認”。司法確認即依據雙方當事人的申請,由法院對當事人達成的民事調解協議進行自愿性、合法性的審查,并賦予其強制執行力的非訟程序。
正因有了這份“法寶”,遲遲拿不到賠償的沈女士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很快就順利拿回來17000元的賠償款。
九龍坡交巡警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往發生交通事故達成調解協議后,如果責任方后期反悔不履行賠償,當事人需要到法院提起訴訟,法院要經過“立案—開庭—結案”流程,至少要花費一兩個月,受害人難以及時獲得有效賠償。
申請“司法確認”對交通事故當事雙方均有利,一旦出現責任方拒不賠付的情況,受損方就拿著民事裁定書直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省時省力省訴訟費;對責任方來說,后期受損方也不能以各種理由再來索賠,省去了后續潛在糾紛的麻煩。
(當事雙方調解成功后握手言和)
預防先:“交調委”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交調委不僅需要有效調解城區路面的交通事故,還要關注并及時化解農村路面的“小摩擦”。
九龍坡區西部農村地區居民交通安全和法律法規意識相對薄弱,時常因簡單交通事故產生“大爭吵”,稍不注意就會引發“民轉刑”,九龍坡交巡警在今年3月主動與司法部門、保險機構進一步溝通,在西彭大隊成立交調委,組建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專業隊伍,致力于有效解決農村地區交通事故調解工作,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該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轄區地處城鄉接合部,車輛追尾、擦掛等輕微交通事故較突出,導致車輛受損或人員輕微受傷。事故發生后,雙方當事人往往因缺乏交通安全意識,會一直在事故發生地爭執責任歸屬,也拒絕挪移停在車道中間的事故車輛,不僅影響道路情況,還易引發次生事故。交調委在西彭成立至今,已調解成功104起交通事故,及時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交巡警+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的模式,是九龍坡警方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其在深入推進警保聯動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將交通事故責任判定、人民調解和司法確認有機結合,多元解紛協同發力,全力跑出了路面矛盾化解“加速度”,推動矛盾實質性化解,為當事人提供了一條更加快速、便捷、高效的解紛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