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風吹拂,薄煙飄灑,綠坡如毯。片片茶田露珠瑩,漫山嶺、陽春染。”層疊茶樹,一行列,一行列,自山腳至山頂,與天相連,遠遠望之如綠波蕩漾,令人心曠神怡……這是擁有“穹隆密境花茶之鄉”美譽的雙古鎮的萬畝茶山。雙古法庭就坐落在這美麗的白云茶山間。
近年,四川省自貢市榮縣人民法院雙古法庭深入推進“一庭一格”本土化實踐,緊扣生態好、產業旺、茶農富三項重點,立足主責主業,強化多元解紛工作,延伸特色產業司法服務,培優“茶香法甜”司法品牌,推動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
淳淳法語情搭建法企溝通橋梁
“法官,我的貨款還能拿回來嗎?”法庭電話鈴響起,一個焦急的聲音傳來。原來,安徽程某通過電話向轄區某茶業公司負責人李某訂購26.6噸茶葉,總價款63.4萬元。李某按約定發貨后程某僅支付32.4萬元,余下的30多萬的茶款遲遲不能追回,加之短期資金周轉困難,愁壞了老板李某。
了解情況后,雙古法庭干警第一時間與對方聯系,通過釋法明理,耐心勸導,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程某當天就支付了剩余茶款,法庭不到24小時便幫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茶業公司負責人李某感慨道:“以前對法院的了解還停留在開庭判案,法院現在真正是走到群眾中,進入企業里來給大家解決難題。”
雙古法庭針對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部分企業在規范經營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剖析糾紛背后的深層次、普遍性問題,通過對企業的走訪調研,全方位、深層次為企業“把脈”經營風險,提出改進建議,幫助企業完善規章制度體系,促進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維權,滿足企業的共性法律需求。
漫漫振興路拉近心與心距離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變的是“戰場”,不變的是沖鋒的姿態、為民的本色。一路走來,榮縣法院雙古法庭共有四名干警先后到雙古鎮擔任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員。
楠木村山羊養殖戶李某某遇到資金問題。本準備于冬季價高時出售的山羊,因羊群感染“流感”,李某某的資金未回籠,現又急需一筆錢為山羊治病,陷入短期資金困難。面對憂心忡忡的養殖戶,雙古法庭干警、駐村第一書記劉富文第一時間主動對接了雙古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為其爭取并落實了數萬元產業扶持貸款,解決了李某某的燃眉之急。李某某激動地拉住劉富文的手說:“劉書記,你可幫了我大忙啊!”“李大哥,有困難可以及時聯系我。”劉富文誠摯地回答道。
雙古法庭四名干警扎根農村聽民意,撲下身子解難題。駐村期間,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針對村民反映強烈的問題,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爭取政策支持,真正解決群眾難點、痛點、堵點;將駐村工作與審判職能緊密結合,把政策宣講、普法宣傳融入日常工作,積極為群眾送去法律法規和相關富農政策,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拳拳法官心詮釋情理促和諧
“喂!刁法官,我們轄區有個比較棘手的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幾次都沒結果……”一大早雙古法庭庭長刁艷就接到了雙古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的電話。
經過溝通,刁艷了解到事情的來龍去脈。2024年年初,龔某某在雙古鎮某村工地上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后經搶救無效死亡。因死者家屬與用工方就龔某某死亡賠償問題分歧較大,尸檢及司法鑒定相關費用無人愿意墊付,現死者家屬聚集眾多,情緒激動,矛盾隨時可能升級。
在得知該情況后,刁艷組織法庭干警及時趕赴現場,首先極力安撫死者家屬情緒,穩定事態,再引導雙方收集相關證據,有針對性地提出調解方案。一方面,勸說用工方積極承擔應負責任,避免進一步激化矛盾;另一方面,勸導死者家屬,賠償要求必須合理合法,盡早調結糾紛,才能告慰逝者、安慰生者。法庭干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經過耐心勸導,死者家屬與用工方終于就賠償金額、支付方式、履行期限達成一致,并簽訂了調解協議。至此,矛盾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雙古鎮上壩村的一名村民說道:“我們這地方雖說山高路遠,但實際上我感到的是‘山高法官近’。吵架、打架、爭田土、不養老人,只要打個電話,就能看到法官的身影。看到法官的身影,我們就會感到有安全感。”
雙古法庭創新打造農村社區治理示范點位,先后在賴河壩社區、黃家壩社區、楠木村等設立了多個訴訟服務室,依托政法委員,建立“鄉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全方位開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田間地頭、農村院落、工廠車間、學校社區開展法治宣傳工作,將80%以上的民間糾紛化解在案發地、預防在基層,解決了群眾打官司交通不便、費時間、費財力的困難,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雙古鎮,這個位于川南的普通小鎮,孕育了萬畝茶園,滋養了馥郁茶香。
在這滿目青翠間,雙古法庭的干警們循著悠悠茶香,將公理與溫情送入企業,送入尋常百姓家,用心用情培育白云茶山間的濃厚法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