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警官,我到你們單位門口了,你在哪間辦公室,我給你們送錦旗來了!”這通電話是轄區群眾吳女士打來的,上周給她追回了一筆被騙資金,非要給咱送個錦旗表示感謝,嘿嘿!
第十二師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輔警為轄區廣大群眾宣講反詐知識
這還得從半年前吳女士被騙說起,這是一個初春的午后,陽光晴好、天空蔚藍,大街小巷一如往常。然而平靜的背后,一場正與邪之間的較量正拉開大幕。
3月的一天下午,一通“00”開頭的境外來電,讓轄區吳女士身陷“百萬保障”詐騙陷阱。
“您好,您之前開通了‘微信百萬保障’服務,該服務只有一年的免費期。”當日,吳女士接到了自稱微信“客服”的電話,對方聲稱她開通了“微信百萬保障”服務,現在免費使用期已過,如果不操作取消,每月就要從胡女士賬戶扣除800元費用。
短短幾句話,瞬間讓胡女士擔心不已,迫切想要避免資金損失,于是便按照“指導”,一步一步地進行操作,最終被騙子騙走20萬元。
我記得那天發案后,同事李永強大聲喊道:
“出了一起案子。”
“多少錢?”我應道。
“20萬。”
“受害人用什么轉的?”
“銀行卡。”
“受害人基本情況,卡號發來!”
我趕緊通過平臺查詢受害人銀行卡明細,追查銀行卡明細,發現兩筆錢均被轉到同一銀行的賬戶,后分別轉到兩家證券公司賬戶。
“轉到證券了!我把公司名稱發你,咱倆一人一個趕緊撥打客服請求攔截。”
“好!”
緊接著我跟同事分頭撥打證券公司客服電話請求協助攔截。
“您好,我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反詐中心的民警,我們轄區一名群眾被電信網絡詐騙,我們查看嫌疑人銀行流水,發現流入你們公司賬戶了,請問可否幫忙查詢錢還在不在,幫忙攔截?”
第十二師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陳浩正加急撥打攔截電話
“您好,司法查詢請您持有效證件到我們全國任意網點辦理。”客服回道。
當時我就急了,因為新疆壓根兒沒有網點,要是再跑到網點辦理,“黃花菜”都涼了!
“您好,我們這邊現在特別緊急,我們附近沒有你們的網點,我們受害人是退休人員,這些錢都是養老錢啊!您那邊能否請示一下領導?給開個綠色通道行嗎?”
“您稍等,我去請示一下!”客服回道。
“您好警官,剛剛請示完,幫您查詢了,錢還在賬戶內,已對該賬戶進行臨時管控。”客服來電說道。
“太好了!實在是太感謝了!”我激動地說道!
經過爭分奪秒的追查資金去向,與證券公司的有效溝通,最終受害人的錢款得以全部攔截。
這樣的“急剎車”在我們反詐中心雖然習以為常,但每次都是驚心動魄。網絡時代,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為發案最多、損失最大、上升最快、群眾反響最強烈的犯罪。我講述的這個小故事僅僅只是反詐工作的一個小小的縮影,但能真實的反映出反詐民警的工作現狀,對我們來說,接警止付就是一場警察與騙子爭分奪秒的賽跑,詐騙分子轉移資金的速度飛快,洗錢渠道也花樣百出,只有快之又快,不浪費一分一秒,才能從騙子手里“搶”錢。
反詐之路,道阻且長,行則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