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按照“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化公安政務服務改革意見,吉林四平雙遼市公安局聚焦“四新目標”,解鎖有速度、有溫度、有力度的“一窗通辦”政務服務新模式,在便民利企道路上邁出堅實一步。
優資源,聚合力,服務環境實現“新改善”
擴建政務大廳一樓醒目場地,升級改造公安政務服務區。打通警種壁壘,治安、戶政、出入境、交管、禁毒、網安等領域共計186項事項進駐政務大廳,各業務大隊逐項簽訂《委托書》授權大廳窗口辦理。充分發揮智能交互作用,融合戶政、交管、出入境業務外掛設備,破除“信息孤島”“數據壁壘”等難點,群眾辦事從“找警種”向“找警察”轉變。
劃分智能服務區、排隊等候區、后臺審批辦公區等七大功能區,標識清晰,導引明確。打造“公安衣帽間”,為拍攝證件照的群眾免費提供鏡子、梳子、發夾、發圈、各色證件照服裝,讓群眾規范拍照、滿意而歸。便民服務區內排椅、飲用水、紙杯、雨傘、花鏡、急救藥品、充電器、等便民設施一應俱全,于細微之處彰顯“公安溫度”。
強技能,重練兵,業務能力得到“新提升”
梳理業務事項辦理條件、所需手續、文書范本、操作流程等材料,以“全要素”“全流程”方式分別歸檔,推動形成“一個事項、一組編碼、一套檔案”的業務管理模式。依托“一項一檔”基礎資料,編制《雙遼市公安局“一窗通辦”業務指導手冊》,便于窗口民輔警隨時翻閱、強化記憶、熟能生巧。
以“一警多能、集約用警”理念聚焦“全科民警”培養,邀請相關警種業務骨干現場授課10余次,開展“雷打不動”式培訓學習長達兩個月,日常注重自主“跟班”實操,定期復盤經驗與不足,靶向攻堅薄弱環節,窗口人員全科業務能力大幅提升。同時,梳理日常業務辦理頻次,集中意見會商擬定熱點事項68項,評定高頻事項10項、次高頻事項10項,落實“日學習、周測試、月講評”常態化機制,以“過篩”測試方式逐人逐項考核,以考促改、以改促提,實現“高頻事項精、次高頻事項熟、低頻事項會”的無憂辦理目標,切實滿足不同人群的申辦需求。
添便利,提質效,群眾辦事獲得“新體驗”
順應“一體三翼”政務服務體系改革趨勢主動求變,科學整合為“一窗通辦”綜合受理窗口3個、“潮汐窗口”2個,按照日常人流量高(低)峰及特殊群體需求動態開放,建立業務受理、審核、制證、出件、監督等綜合配套機制,服務模式由“專科專窗辦”升級為“全科一窗辦”。5月以來,政務大廳“一窗通辦”綜合受理窗口累計辦理公安綜合業務5486件,接待群眾6000余人次,企業群眾辦事時長平均縮短35%,排隊等候、來回奔波、重復遞交材料的時間與成本得以有效節約。
開放“助企專窗”,為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供“增值服務”。以“專人對接、專席受理、專線咨詢、專門服務”為宗旨,針對24項涉企事項整合涉企服務資源,專窗回應企業訴求,提供集成服務,涉企事項全流程通過“專窗”一問便知、一次辦好。3月以來,累計辦結涉企業務126件,企業回訪滿意率達100%。
打通數據壁壘,引入“一拍共享、一照通用”便民功能,有效解決群眾證件照片多次、多頭采集問題,率先實現人像照片共享復用。以機動車駕駛證申領、補領、換證業務為切入點,推動證件照片向護照、二代身份證辦理等領域延伸拓展,群眾只需拍攝一張照片,后臺工作人員便可直接調用已有影像數據修改參數,辦事群眾切實享受“拍一次照、辦不同事”的政務服務紅利。
轉作風,促滿意,為民服務呈現“新面貌”
建立健全預審咨詢、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制度,全程實現“最多跑一次”。變“坐等審批”為“上門服務”,主動登門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人像采集、送證上門等服務80余次。直擊企業和群眾“上班沒空辦、下班沒處辦”的堵點問題,開設“延時服務”窗口,著力打造優質服務“不打烊”樣板,以“午間彈性辦、晚間超時辦”方式提供延時服務260余人次。今年“五一”期間,推行“預約”和“無休”服務,共計接聽咨詢電話22次,為71人辦理相關業務,群眾“燃眉之急”得以解決。
聚焦民生痛點難點,深入開展政務服務領域“風腐整治”,以“零容忍”態度重點破除吃拿卡要、推諉扯皮、冷硬橫推、服務不優、效率低下等破壞營商環境問題,以窗口“清風”勁吹政務“新風”。堅持從群眾視角檢視公安政務服務工作,以“服務潤無聲”理念力求業務辦理“零差錯”、服務事項“零積壓”、服務方式“零距離”,窗口服務滿意度持續升溫。
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專人值崗隨時提供查缺補漏、答疑解惑、投訴舉報等“情緒價值”,為企業群眾營造“兜底”安心感。后臺人員通過現場問詢、電話回訪等方式廣泛提供“售后服務”,找準回應企業群眾訴求和提升政務服務的契合點,落實針對性整改。今年以來,業務事項按時辦結率達100%,共收到感謝反饋220余次,“好差評”滿意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