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建設。近年來,吉林省公主嶺市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持續提升智能化、一體化、集約化應用水平,積極推進“智慧法院”建設轉型升級,打通了司法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公平正義變得更加可感可觸。
智慧服務,為群眾提供新感受、新體驗。針對屬于公主嶺市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嚴格履行一次性告知義務,對于提交的起訴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一次性告知當事人應當補齊的材料和期限,杜絕發生讓當事人反復補充立案材料的情況;開通網上立案和電話預約立案服務,當事人可預約立案時間,無需現場排隊等候;開通“一網通辦”功能,提高涉企糾紛辦理效率,引導、幫助涉企糾紛當事人優先選擇網上立案、跨域立案、在線調解等智能化平臺辦理訴訟服務事項,實現當事人“一次不用跑”的目標。
智慧辦案,打造執法辦案高效新平臺。在原有“科技法庭”“智慧庭審”框架的基礎上,將互聯網、政法專網、“三方庭審”專線融合為“融合法庭”,實現各類遠程端任意組合進行跨網系、跨地域庭審,庭審筆錄可同步展示在審判員、原告、被告席位的觸控屏上,當事人、書記員、審判員可以隨時對筆錄內容進行標注,使筆錄在庭審過程中一次成型,減輕當事人的訴累。公主嶺市人民法院執行案件年均收案2652件,其中以終本方式結案的案件占比達32.88%。對此,法院建立了執行終本案件“可視化管理平臺”,自動抓取相關信息,財產已處置且案款發放完畢后,平臺會自動過濾案件,切實提升了智慧執行質效。
智慧管理,構建司法管理智能新格局。打通式考核,突破部門崗位壁壘。法院兼顧不同條線、部門審判工作差異,以普通民事二審維持原判案件為標準案件,考慮各類案件案由、處理難度、平均審理天數等因素,科學確定權重系數,切實打通了考核壁壘;職責性分類,實現人員有序管理。根據法官及審判輔助人員崗位職責的不同進行分類考核,確定獨立考核標準內容,確保考核結果與工作職責、工作實績相對應;正反向賦分,提升科學考核水平。設定“兩加六減”考評內容,對優秀庭審、文書、案件等獲獎的及司法公開工作開展較好的,加算不同權重分值,對被發改案件、長期未結案件等,扣減不同權重分值;分級化調整,賦予內部管理空間。賦予法官、法官助理貢獻度調整可能,審執部門可根據具體案件辦理的實際情況,調整對應貢獻度,同時賦予審執部門主要負責人同序列人員業績調整權限,根據部門綜合工作情況,可在同類人員中調整工作量,以“分擔式”考核、“關聯式”考核實現調整互補。
目前,公主嶺市人民法院案件平均結案時間為25天,法定正常審限內結案率達92.63%,一審服判息訴率、法定審限內結案率、生效案件被改判發回重審率等均位于全省前列。公主嶺市人民法院將緊扣“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強化大數據戰略思維,深入推進“智慧法院”建設,以審判工作現代化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