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東甌史,半部在塘河。具有千年歷史的溫瑞塘河,是浙江溫州地區一條重要河流,對防洪、排澇、供水、航運、灌溉、景觀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被溫州人民親切地稱為“母親河”。
曾幾何時,溫瑞塘河流經溫州市甌海區的橫坑溪河段突然“變樣”,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為讓千年塘河煥發新顏,甌海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借助科技手段,開啟了一段“治愈之旅”。近日,當檢察官再次踏上塘河堤岸,滿目碧水盈盈,令人心曠神怡。
一條線索引發關注
2021年4月底,甌海區檢察院接到一條公益訴訟舉報線索,稱有人將渣土和固體廢棄物傾倒至溫瑞塘河橫坑溪河段,進而修建阻水道路及大型違章建筑,導致河道堵塞,周邊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收到線索后,該院公益訴訟辦案組展開調查。
檢察官第一時間來到現場,發現河道形成了兩處“死水塘”,河水水質明顯惡化,河道底泥裸露,生態受損嚴重。
河道修復前照片
這些損害是何時形成的?違法主體有哪些?是單獨形成還是共同致害?一系列疑問引起了檢察官的深思。同時,“現場勘驗環境復雜,該如何有效取證固證?”“河道侵占案件涉及生態修復,修復成本又該如何精確計算?”等諸多棘手問題也擺在了檢察官面前。
問題越復雜,越要謹慎對待。辦案組經綜合研判,決定借助技術力量,綜合運用無人機高空拍攝、多時序實景三維建模、衛星遙感測繪等技術手段,即“天空地一體化”取證方式,精準輔助案件辦理。
整個過程中,違法主體的認定是最關鍵的一環。為追溯河道的歷史變化、了解非法侵占及河道淤滯情況,辦案組委托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調取了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間15個時相的衛星遙感影像數據。
通過對比不同時間節點的“歷史切片”,再結合從行政主管部門調取的相關資料……真相一點點浮出水面。
“天地空”取證探真相
原來,從2016年1月起,A公司向涉案河段非法傾倒固體廢物,修建阻水道路;2020年10月起,B公司在A公司的基礎上加寬阻水道路;2020年8月起,C公司除在涉案河段非法傾倒固體廢物,還在阻水道路上修建了辦公樓……在一系列“膽大妄為”行徑疊加之下,涉案河段被完全阻斷。
“損害仍在持續擴大,固定證據刻不容緩!”檢察官當即決定開展取證工作。但由于違法事實細節較多,常態化勘查無法滿足證據固定需求,辦案組決定采取高精度實景三維建模的方式對現場進行三維復刻。
辦案組成員田陽隨即使用行業級無人機進行空中勘查和航測外業,并將采集的數據導入建模工作站進行渲染建模,構建了涉案區域的高精度三維模型。據此,辦案組成功測算出違法填埋河道及兩處“死水塘”的水域面積為5000余平方米。
涉案河段水質惡化肉眼可見,但污染程度究竟如何,還需依靠專業手段進行檢測。辦案組與溫州市檢察院聯動開展快檢,對現場水污染程度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涉案區域水質屬于“劣V類”。
我國的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分為I至V類,劣V類水是指污染程度已超過V類的水。檢察官告訴記者,這類水通常含有高濃度的污染物,不僅不能用于飲用、灌溉等,流經之處還可能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長期的不良影響。
修復如初被“治愈”
這樣的破壞能否修復?修復的費用究竟要多少?對此,甌海區檢察院委托第三方鑒定機構進行生態損失修復鑒定。經初步鑒定,生態環境和資源損害修復費用為86萬余元。
但是,檢察官在審查時發現了其中的“疏漏”。第三方鑒定機構因為對本地情況不熟悉,在計算建筑垃圾清運處置成本時,沒有將本地泥漿外運價格及渣土消納處置所需的費用納入綜合考慮。
為此,辦案組委托本院檢察技術人員對案件中運用的科學技術手段、證據材料等進行審查,并提出審查意見。最終,第三方鑒定機構采納了檢察機關的意見,將河道生態環境和資源損害修復費用修正為239萬余元。
2021年11月23日,經浙江省檢察院批復同意,甌海區檢察院就3家公司傾倒固體廢物填埋河道的違法事實,向溫州市中級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3家公司承擔生態環境和資源損害修復費用239萬余元,并在市級以上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2022年6月13日,因3家公司有自行修復的意愿,在法院的主持下,甌海區檢察院與3家公司達成調解協議。3家公司表示立即整改,承諾在約定時間內對涉案河道進行清理及生態修復,恢復河道原狀。如修復后,未通過第三方專業鑒定機構的驗收,則依法承擔相應生態環境和資源損害修復費用。
案件辦理期間,甌海區檢察院發現行政主管部門存在未對全部違法主體的違法行為及時作出行政處罰、針對A公司違法行為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適用法律錯誤等問題,依法啟動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及行政檢察監督程序,督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正確履行職責,督促行政主管部門撤銷錯誤處罰決定并重新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完成本案民事公益訴訟、行政公益訴訟以及行政檢察的“一案三查”。
河道修復后照片
如今,涉案河段已修復完畢并通過了專業驗收鑒定。河水清澈,碧波蕩漾,“死水塘”又變回了昔日的“美麗河湖”。因辦案效果突出,今年8月,該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選為“民事公益訴訟技術支持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