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9年重建檢察院舊址,到2000年檢察技術綜合大樓奠基儀式;從1997年慶七一迎回歸聯歡晚會,到2000年惠安一中新生入學法治教育……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人民檢察院院史室墻上一張張珍貴的照片,描繪著這片紅色沃土上一代代惠安檢察人凝結的智慧與心血。
“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院史室墻上12個金燦燦的大字,印證著如今惠安檢察人將革命老區的紅色基因融入檢察血脈,不斷汲取奮進力量,書寫新時代檢察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堅定決心。
一段崢嶸歲月:傳承弘揚紅色基因
惠安縣檢察院始建于1952年,恢復重建于1979年。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孕育了惠安縣檢察院特有的文化品牌,也滋潤了這支檢察隊伍。
惠安革命歷史紀念館、五陳鄉蘇維埃政府紀念館、湖埭頭村革命歷史紀念館、惠安暴動紅軍二團軍事會議舊址……這些紅色教育基地,留下了一批又一批惠安檢察人的參觀足跡。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每組織一次參觀學習,重溫那一段段崢嶸歲月,惠安縣檢察院黨員干警就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共產黨員,要牢記黨帶領人民走過的腥風血雨,學習革命先烈浴血奮戰、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矢志不渝傳承好紅色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個法醫剖驗箱:不懈追尋案件真相
一個黑色小巧的法醫剖驗箱,記載著90年代惠安檢察干警還原真相的點滴故事。開啟這個陳舊的剖驗箱,再次呈現檢察干警的初心和使命。
1996年10月的一天,一名男子凌晨進入惠安某中學,進入校園不到5小時后,被認定高空墜樓自殺身亡,案件因此終結。可家屬不服,到惠安縣檢察院申訴。一邊是公安機關的權威鑒定,一邊是學校保衛干部證明其高空墜落的證言,承辦檢察官找不到任何非正常死亡的證據,案件陷入僵局……
90年代惠安縣檢察院干警使用的法醫剖驗箱
“尸體是不會說謊的證人,法醫就是解密它們傳遞的密碼,讓證據說話!身為一名黨員干警,我們要做的就是追尋真相。”在泉州市人民檢察院資深法醫的指導下,惠安縣檢察院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開棺驗尸。
不難想象,在20多年前,開棺驗尸需要面臨多大的壓力。全省首例,無章可循!能否順利取,證大家心中都沒底。最終,檢察干警通過長時間的比對、實驗,發現了端倪:死者是因外力導致創傷性休克而死。
惠安縣檢察院依托“智慧庭審”系統,遠程出庭支持公訴
經過進一步偵查證實,案發當晚,男子想要進入校園偷竊,被學校3名保衛干部發現后,對其進行捆綁、拳打腳踢致死,并偽造高空墜落的現場。最終,犯罪嫌疑人受到應有的懲罰,一場鬧得沸沸揚揚的命案因為檢察干警對真相的不懈追求得以逐漸平息。
深耕細作,篤行不怠。在傳統法醫學鑒定技術的基礎上,惠安縣檢察院持續探索遠程庭審提訊、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統等功能創建,于2015年10月獲評首屆“全國科技強檢示范院”。
一份檢察建議:保護英烈紀念設施
回望革命道路,當年據守在嶼頭山的紅軍戰士數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在暴動中,林權民等紅軍指戰員英勇頑強,很多紅軍戰士犧牲時年僅20來歲。進入新時代,惠安縣檢察院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助力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英烈紀念設施的保護,讓群眾在莊嚴、肅穆的瞻仰環境中更好地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2020年8月,惠安縣檢察院在開展英烈紀念設施保護專項檢察公益訴訟活動中,發現位于東嶺鎮集市廣場上的林權民烈士紀念碑的對外開放公告牌內容不全,正大門前有攤販售賣內衣褲等生活用品,烈士紀念設施的嚴肅性、莊重性和規范性有待維護。
開展英烈設施保護專項監督行動
惠安縣檢察院隨即向惠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健全服務和管理工作規范,方便社會公眾對烈士的瞻仰。同時,恢復林權民烈士紀念碑莊嚴、肅穆的環境和氛圍,維護英雄烈士的尊嚴和榮譽。
惠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收到檢察建議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組織移除、清空相關售賣攤位,并在烈士紀念碑正大門前張貼警示標志,設置石墩、形成圍欄,防止停車和占道經營行為再次發生。同時,重新制作對外開放公告牌,明確預約方式、免費開放時間等內容,并將該公告牌懸掛在大門顯眼位置,方便群眾聯系、瞻仰參觀。此外,該局專門部署開展對全縣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自查自糾工作,計劃對縣域內的烈士紀念設施進行改造完善。
向有關部門送達檢察建議,促使英烈紀念設施得到及時整治維護
在開展英烈設施保護專項監督行動中,惠安縣檢察院干警實地走訪七坵山戰斗烈士、解放金廈戰役陣亡烈士、王福慶等烈士紀念碑等地,針對英雄烈士紀念碑保護范圍內的土地和設施被侵占、破壞、污損等問題,督促行政主管機關依法全面履職,促使英烈紀念設施得到及時整治維護。
在這片紅色的沃土上,新時代的惠安檢察人正用公正司法、服務人民的點滴行動,繼續傳承紅色基因,追尋檢察初心,砥礪前行,全力守護好、建設好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紅色江山,為惠安各項事業不掉隊、更出彩,貢獻更多檢察力量。(葉永堅 潘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