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山東煙臺招遠法院經濟技術開發區法庭法官呂紹敏緩緩走出老張家的院子。在他的背后,與往日的劍拔弩張不同,老張和鄰居老王并肩站立,臉上洋溢著釋懷的笑容。一次上門辦案,讓鄰里之間的和睦與理解重新回到了這個村莊,讓老張的出行得以在順暢與便捷中繼續。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老張出行受阻的那一天。老張和鄰居老王多年來一直和睦相處,直到老王在自家房屋東側用石頭堆砌了一堵墻。這堵墻導致老張出行的必經之路上散落了許多石頭,還有一截枯樹樁橫在路中,嚴重影響了腿腳不便、需要推輪椅出行的老張。無奈之下,老張將老王告上了招遠法院,案件被分配給了開發區法庭的呂紹敏法官。
一起相鄰權通行糾紛,打破了鄰里之間的和諧。呂紹敏法官在接到案件后,認為這起案件看似簡單,但如果僅僅按照法律程序處理,可能會加劇鄰里間的矛盾。
呂紹敏法官沒有選擇一判了之,而是盡量通過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他決定親自到當事人家中走訪,希望能夠盡可能地修復原、被告之間的關系。
隨著呂紹敏法官的到來,緊張的氛圍逐漸緩和。他仔細聆聽了雙方的觀點和困境,并未急于作出判斷,而是嘗試給雙方提出建議:“你們雙方是多年的老鄰居,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應相互體諒與扶持。老張的出行權利至關重要,你們雙方都換位思考一下,如果站在對方的角度上你希望怎么做呢?‘和睦相處’不應只是口頭上的承諾,而應通過實際行動來體現。”
在法官的悉心調解下,原告和被告展開了坦誠的對話,給予了彼此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老張講述了自己年邁且行動不便的困境,以及老王設置的障礙給他帶來的實際困擾。老王則坦誠了自己堆砌石頭墻的原因。在呂紹敏法官的細致調解過程中,雙方逐漸消除了誤會,開始嘗試理解對方的立場。在法官的協助下,老張與老王最終達成了關于通行的共識,最關鍵的是,他們表示以后將增進交流,攜手維護鄰里間的和諧關系,確保出行問題不再成為他們矛盾的源頭。
拆除的不僅是有形的圍墻,更打通了鄰里之間的心墻。在法官的見證下,老張和老王的手緊緊相握。老張的臉上綻放出了久違的笑容,他感激地緊握著呂紹敏法官的手,連連表達謝意。原、被告之間的隔閡在這一刻如煙云般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看到雙方當事人臉上綻放的笑容,呂紹敏明白他所做的不僅僅是解決了一起簡單的相鄰權糾紛,更是幫助這個村莊重燃了鄰里之間的和諧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