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麓、流溪河畔,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恢宏莊嚴地矗立于從化的青山綠水之間。作為南粵大地的文化新地標,鮮明嶺南風格的建筑與周邊的山、水、田、灘、泉交融,猶如一幅和美的畫卷。
嶺南風物佳,景色此間多。從化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核心區,依托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從都國際論壇、生態設計小鎮、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等知名文旅品牌,努力建設向世界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成果的重要窗口。同時,從化搶抓廣東省委部署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環“兩山”示范區)建設的歷史機遇,著力踐行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質量相得益彰的“兩山”實踐創新之路,山水之間彌漫著蓬勃的時代新韻。
在這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上,從化公安緊密圍繞“主動警務、預防警務、精準警務”,以“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為重要抓手,聚力推動全警實戰化改革,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質公安戰斗力,奮力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全力打造護航從化綠色發展示范區的平安樣板。
“專業”越做越強
2024年初,省委部署環“兩山”示范區建設,立足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花園、世界級森林溫泉康養目的地、嶺南特色縣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城鄉等值發展實驗區。示范區范圍包括從化、增城、博羅和龍門。從化公安以推進環“兩山”示范區建設為契機,聚焦新發展機遇下人民群眾對平安品質和安全環境的更高期待,切實扛起公安主責主業,以實體化運行偵查打擊中心、網上網下合成作戰中心為牽引,深化警種捆綁辦案、“1+N”最小作戰單元、“四同步”快打等刑偵機制改革,全力打造與示范區要求相匹配的平安高地。
“真沒想到,報警不到兩個小時,錢就追回來了,從化公安有速度!”黃女士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在感謝民警的同時,對破案速度連連贊嘆。
2024年6月底,黃女士被一男子搶走手機、戒指等財物,從化公安接報后,“一鍵啟動”指揮調度、信息研判等職能組,齊頭并進開展案件偵查工作。民警迅速鎖定嫌疑人潘某,并研判出潘某正駕駛摩托車往其省外老家方向逃竄。分局隨即派出多組警力分別沿高速、國道圍追堵截,最終在肇慶市端州區將潘某抓捕歸案并繳回被搶財物,此時離報案僅過去兩個小時。
這是從化公安推行協同警務機制,助推警務實戰提質增效的一個縮影。以“情指行”一體化牽動多警種聯動,穿透中間層級,打破了以往警務運行機制中存在的碎片式、孤立化局面,對重大案事件逐案建立合成作戰群組并直接派“工單”,讓各部門、各崗位“入群就有任務、綁定就有責任”,以力量整合、數據匯聚、手段集成、機制優化,確保案件偵辦各環節高效運作、無縫銜接,實現“一警牽動全局、全局支撐一警”,提升案件偵破的效率與質量。
群眾看公安,關鍵看破案。立足新形勢下違法犯罪活動的專業化特點,從化公安堅持“以快制快、以專打專、以變應變”,全面整合專業力量,實行分局、派出所兩級聯動機制,盜竊等民生小案的破案率大幅提升,并主動深挖幕后,全鏈條打擊,近年來偵破“2.15特大假冒肉毒毒素案”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案件。
從化區公安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的建成運行,實現了專業警種“一站式”辦案、執法辦案全過程監管、執法風險全周期防控。在此基礎上,從化公安持續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抓實案管中心“牛鼻子”樞紐作用,深化派駐法制員監督服務作用,切實助推執法質量和執法公信力提檔進位,全力打造公平正義的“法治從化”。
案件警情數持續保持全市各區最少,破案率穩居第一,并在現發命案、重大傷害、“兩搶”、入室盜竊、“碰瓷”類案件等9方面實現“9個100%”破案……從化公安唱響高質量打擊破案的主旋律,一宗宗案件的快速偵破,一個個嫌疑人的繩之以法,予以群眾實實在在的守護,為綠美從化建設繪就了濃墨重彩的平安底色,成為全市、全省最安全地區之一。在2023年廣州市公安局委托第三方開展的“一感兩度”調查中,從化治安滿意度排名第一,群眾安全感、公安工作滿意度均排名第二,從化區公安分局也被省公安廳評為“全省優秀公安局”和“全省執法質量考評優秀縣級公安機關”。
“機制”優化完善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改革,是破題的關鍵。
走進城郊派出所綜合指揮室,值班領導謝樹輝正對包括指揮調度、指令核查、初偵初查、內部管理等事項進行“每日一清”。
此前,因轄區地處城鄉結合部,各類場所多、人口流動性強、治安相對復雜,總警情數和案件類警情數常居分局前列,行政案件辦結排名一度在全區各派出所靠后。
如今,城郊派出所從指揮運行、案事件處置、執法辦案、社區警務、隊伍管理的五個維度深化改革,要求全所民警必須都會執法辦案、把當天的工作消化好、該跟的案件一跟到底,做到警情“日結日清”。
“人人會辦案,事務日日清。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敝x樹輝如是說。改革后,派出所行政案件當日辦結率大幅提升,刑事、行政案件的結案率分別上升16.56%、14.4%。警務運作機制優化,推動派出所大小事務得到精細管理,凸顯“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
立足推動派出所勤務運行的“科學化”,從化公安組織職能警種組成專班進駐派出所,對各項勤務進行梳理分析,系統性地做好“減法”和“加法”,理順工作機制、完善職責清單、明確處置流程,盯緊“警情流向、案卷走向”,精細化做好每日管理,實現“警務效能提升”和“警力無增長改善”。
萬畝良田,千重稻浪。隨著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萬畝良田示范項目等“國字號”項目落地,為從化環“兩山”示范區產業建設按下了“加速鍵”。
如何將發展中出現的各類風險隱患化解在小在前,從化公安以成立基礎管控中心為牽引,依托區域風險線索排查系統主動排查監測預警,從治安要素入手,融合匯聚線索,推動風險防控能力從傳統向現代轉型,不斷提升風險預測預警能力和處置水平。
處警速度每快一步,群眾的財產安全保障就多一分。從化公安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劃定23個快反圈,實現6類54種警務資源匯聚指揮“一張圖”。同時立足本地地域特征,推出墟日勤務、商圈勤務、假日勤務的“三大勤務”模式,最大限度讓警力走上街面,把治安防控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最前端,以“一墟日一預案”“一景區一團隊”,釋放出疊加效應,全力抓實人流密集地段、時段的治安防控,為人間“煙火氣”裝上“安全閥”。
校園安保也是社會治安體系的重要一環。從化公安探索全區中小學護學崗標準化勤務,從7大方面明確標準、細化流程,并開發“勤務助手”護校打卡系統,按照“固定崗+巡邏崗”打卡模式,由“警力+教師+保安+家長+志愿者”組成護校力量,年內累計打卡6.2萬次。
“大數據”精準賦能
科技興警,數智賦能。從化公安賡續鼎新之路,在智慧警務的驅動下,全面提升各項智能支撐能力。一場以大數據賦能為關鍵詞的警務變革,在廣州北部山區有聲有色地持續推進。
2024年6月中旬,一間裝修公司的經營者楊某報案,稱其在某APP上進行股票投資,累計充值達395萬元后發現無法提現。分局“黃樹海網絡攻防工作室”介入偵查,分析研判,發現該團伙包括境內外洗錢端、資金端、信息端、技術端多個環節,涉案金額達1000多萬元。經縝密偵查,分局組織警力分赴多個省市同時收網,抓獲涉案嫌疑人32名,端掉該團伙并追贓挽損。
點燃一個“火把”,照亮一方土地。從化公安于2022年5月掛牌成立由民警黃樹海、肖江風個人命名的警務人才工作室,以科技領軍人物帶隊,打造集實戰、科研、參謀、服務于一體的科技隊伍。目前具備大數據建模、網絡打擊技術等各類新型偵查技術資格的民警已達254人,占分局民警人數的22.8%,自主研發的創新應用和大數據模型多次在省公安廳、市級比賽中獲獎,黃樹海網絡攻防工作室被命名為“廣州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人才隊伍和新型技術的支撐,為從化警務發展帶來了新風貌。從化山多地廣、村落分散,道路線長彎多坡陡,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交通治理面臨的挑戰尤其多。從化公安通過搭建“百噸王”積分管控模型、交通執法分析監督預警模型等,分析風險車輛和企業,針對性進行打擊治理,同步完善摩電等候區、交通信號燈、港灣式公交站點等設施,推動亡人道路交通事故和亡人數實現連續5年雙下降,2023年交通秩序大整治成效和交通績效考核均排名全市前列。
在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吹響科技創新號角的征途上,從化公安催生出更多服務于實戰的大模型和技戰法,也為社會治理輸送更多“智能細胞”。2024年初,為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分局自主研發串聯警、家、校、社區四方責任人的“守護小程序”,形成“預警-防控-監管-教育”全鏈條閉環管理。同時,創新建立“育苔機制”,促進學校、教育、團委等進行預防性幫扶教育,推動將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成效納入各鎮街、相關職能部門平安建設考核,形成強大合力。
石門重巒疊嶂漫山錦繡,流溪奔流千年潤澤灣區。在構筑綠色產業發展新高地的過程中,從化公安將不斷回應時代呼喚,把先行之勢、改革之勢、創新之勢轉化為發展之勢,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質公安戰斗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公安力量,讓平安的品質更好、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