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上午,重慶市檢察院五分院、重慶紅巖革命歷史文化中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全市首例網絡自媒體侵害紅巖英烈人格利益民事公益訴訟案,該案剛剛入選最高檢與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發布英雄烈士保護領域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重慶市檢察院五分院推動建立紅巖英烈肖像網絡使用保護機制,向案涉網絡運營公司發出檢察建議書,提出采取相應措施阻斷侵犯劉國鋕烈士人格利益的信息傳播,開展網絡清理、實施紅巖英烈肖像照片推送識別管理,建立侵犯英雄烈士人格利益舉報處斷機制,將紅巖英烈介紹納入詞條等工作建議。重慶市檢察院五分院檢察四部主任梁琴、重慶紅巖革命歷史文化中心紀檢審計處處長陳靜出席發布會。
據介紹,去年年底,大渡口區檢察院接到“益心為公”志愿者平臺線索,部分自媒體博主長期在網絡平臺上發布不實貼文、視頻,將劉國鋕烈士肖像照錯用、濫用于軍統特務徐遠舉的人物介紹中,損害英烈名譽。
劉國鋕烈士系小說《紅巖》中劉思揚的原型。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9月1日秋季學期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儀式上,特別強調了劉國鋕烈士的面對勸誘,毫不動搖,始終忠于組織的英雄事跡。紅巖英烈革命事跡和精神在重慶地區傳播廣泛,是重慶鮮明的紅色標識。
但近年來,大量自媒體博主在互聯網平臺發布不實貼文、視頻,將劉國鋕、車耀先、陳然、何敬平、許建業等紅巖英烈肖像照,錯用、濫用于軍統特務等人物介紹中,如直接在劉國鋕烈士肖像照下標注“徐遠舉”“青年徐遠舉”,造成網民對紅巖英烈形象的錯誤認知。同時這些不實貼文、視頻網絡傳播廣泛,產生了較大負面影響,損害了英烈名譽、榮譽。
大渡口區檢察院初查固證后于今年1月12日立案,3月5日公告。公告期滿后移至市檢察院第五分院進行民事公益訴訟審查起訴。
該院針對播放量大、社會負面影響嚴重的4條不實視頻進行調查,如ID名為“沙澧晨風lh”自媒體賬號涉案視頻,網絡平臺播放量共計14萬余次,平臺粉絲量分別為3萬、3.1萬;ID名為“歸客歷史”自媒體賬號涉案視頻,網絡平臺播放量已有3739余次,平臺粉絲量分別為27.8萬、29萬。
市檢察五分院核實自媒體博主真實身份后鎖定侵權行為人,于4月19日向法院起訴,訴請其公開賠禮道歉、作出更正說明消除不良影響,并發布烈士事跡正面宣傳視頻恢復名譽。被告對檢察機關所提訴訟請求全部認同,民事調解書已正式生效。
目前,該被告已刪除全部侵權視頻,在國家級媒體賠禮道歉,還制作、發布了劉國鋕烈士宣傳視頻。
值得一提的是,審查起訴期間,五分院又以劉國鋕、車耀先、陳然、何敬平、許建業等紅巖英烈照片作為圖片搜索對象,檢索出50余條錯用、濫用紅巖英烈肖像問題,發現英烈人格利益侵權問題較為普遍,具有類案治理、系統糾偏的必要性。
五分院前后4次進行在線數據提取夯實證據基礎后,與重慶市委網信辦、重慶紅巖革命歷史文化中心多次召開座談會,推動建立紅巖英烈肖像網絡使用保護機制,在英烈保護領域案件線索移送、調查取證、分類處置、強化宣傳等方面達成三方機制共識,并督促網絡運營公司采取措施阻斷侵害信息的進一步傳播和發布。為進一步規范英烈肖像網絡使用,經多方論證后,五分院向案涉網絡運營公司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提出實施紅巖英烈肖像照片推送識別管理、建立侵犯英雄英烈人格利益舉報處斷機制、將紅巖英烈納入百科詞條等工作建議,現平臺公司已完成治理工作。同時,市委網信辦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對錯用濫用紅巖英烈肖像、圖片等信息的規范清理,要求網站平臺依規依約加強對違法違規賬號的處置,并聯合相關部門形成監管合力,有力維護紅巖英烈的名譽,大力弘揚紅巖精神,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英雄烈士的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針對案涉侵權問題,檢察機關立足職能定位,扎實做好調查取證工作,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消除影響、恢復英烈名譽。同時針對案涉網絡侵權行為的普遍性,聯動有關部門開展網絡清理,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從源頭防控類似侵權行為的發生,切實維護英烈人格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