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地處四川東部,享有“成渝遠方·田城開江”美譽。開江境內有一處始建于明代的寶泉塔,周圍種有萬畝蓮花。每當盛夏時分,寶泉塔周圍蓮花競相綻放,形成一道獨具魅力的風景——“寶塔蓮韻”。
在這片土地上,深耕著一群致力于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團隊——“寶蓮·燈”。作為達州市檢察機關“巴渠佑苗”子品牌,“寶蓮·燈”未檢團隊已成為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一張亮眼名片。“寶”“蓮”系從寶塔、蓮花中各取一字,寓意“寶貝”“廉潔”,“燈”旨在點亮法律明燈,指引未成年人前行方向。“寶蓮·燈”未檢團隊由2名資深檢察官、2名檢察官助理、3名書記員及6名青年志愿者組成。
近年來,開江縣檢察院認真踐行司法為民理念,持續擦亮“寶蓮·燈”未檢品牌,為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彰顯檢察擔當。
“寶蓮·燈”未檢團隊積極落實未成年人特殊司法保護政策,在未成年人檢察工作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先后獲得“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四川省“三八紅旗集體”、四川省檢察機關“基層優秀辦案團隊”等多項榮譽。
“寶蓮·燈”未檢團隊開展法治巡回宣講
創建陣地打造平臺
構筑未成年人保護“前哨站”
2021年6月,“寶蓮·燈”未檢團隊推動創建達州首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基地集司法辦案、法治宣傳、法律援助于一體,充分運用“場景+數字化”“參觀+實踐體驗”等模式,融入涉未成年人案件典型案例、涉未成年人法律法規等內容,常態化開展法治教育。基地建成以來,先后有40余批次、數千名青少年學生到基地接受學習教育。
創建全市首個未成年人“一站式”辦案救助中心。在“寶蓮·燈”未檢團隊的推動下,該中心被打造成集未成年被害人案件詢問、證據提取、醫療檢查、心理疏導等功能為一體的專用場所,并聯合公安、法院、婦聯等部門建立“一站式”詢問、救助機制,有效避免了因詢問方式不當導致取證質量不高、放縱犯罪,或者反復詢問造成未成年受害人二次傷害等問題。針對家庭條件差、案件犯罪嫌疑人無賠償能力的情況,該團隊通過申請司法救助、聯系其他相關部門對未成年被害人啟動全方位救助。
“寶蓮·燈”未檢團隊還創建了達州首個駐社區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站。該團隊將檢察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打通未成年人保護“最后一公里”,實現“寶蓮·燈”未檢品牌與基層社會治理品牌深度融合,打造“未檢+社區”的未成年人保護綜合治理樣本。目前,團隊已收到社區報送的涉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線索5條,與婦聯、團委、社區、公安、民政等部門溝通合作,妥善解決了3起困難家庭未成年人的問題。
“寶蓮·燈”未檢團隊建立未檢工作站,關愛社區未成年人
強化宣教精準幫教
當好未成年人法治“啟蒙師”
組建以“寶蓮·燈”未檢團隊牽頭的“1+N”法治宣傳隊伍,將開江縣檢察院現有的17名員額檢察官全部納入。目前,17名員額檢察官受聘為36所中小學校的法治副校長,其中,檢察長帶頭到中小學開展法治課堂,精耕法治教育“責任田”。與縣婦聯、縣教育局和縣志愿者協會等相關機構加強協作配合,吸納法治宣傳人員52名,共畫法治教育“同心圓”。組建由院團支部牽頭、26名青年干警參與的法治宣講隊伍,培育法治教育“生力軍”。
“寶蓮·燈”未檢團隊以真實案例為腳本,根據“校園欺凌”“新型毒品犯罪”“未成年人被性侵”等社會關注點,制作系列動漫、視頻30余條,并發送到全縣46所中小學播放,實現校園防范性侵教育全覆蓋。該團隊參與創作的《毒糟噩夢》視頻,在川渝萬達開地區首屆禁毒微視頻大賽中榮獲一等獎。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多,且易遭受侵害等問題,該團隊開展“法治進鄉村”活動64場,提升留守兒童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除授課、座談、主題班會外,該團隊還組織開展檢察開放日、庭審觀摩、普法情景劇等,組織未成年人近距離、全方位接受法治宣傳教育。近年來,“寶蓮·燈”未檢團隊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百余場,受教育未成年人4萬人次以上。
針對涉罪未成年人,“寶蓮·燈”未檢團隊堅持每案開展社會調查,做到摸清個人心志、摸清成長經歷、摸清日常行為規范、摸清犯罪主要原因,為開展個性化幫教提供依據。該團隊建立“檢察+司法社工+心理咨詢+家校”模式,對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人,制定個性化跟蹤幫教方案,有針對性地設置考察幫教條件,通過心理干預、家庭教育指導、社會觀護、組織參加公益勞動、復學就業等方式開展精準幫教,其中,平均每案引入社會力量超過1.4次。近三年來,對64名涉罪未成年人開展幫教130次,幫助其脫離犯罪土壤。依法相對不起訴或附條件不起訴45人,36人順利回歸社會,其中,3人考上大學。
多元聯動履職盡責
織密未成年人保護“安全網”
近三年來,“寶蓮·燈”未檢團隊牽頭做實涉未刑事檢察,對2起校園欺凌案件、30余起性侵案件從嚴從重打擊,抗訴成功一起量刑畸輕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一被告人從有期徒刑6年被改判為10年8個月,一被告人從有期徒刑5年被改判為8年;做細涉未民事行政檢察,對9起涉未成年人案件依法支持起訴,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做實涉未公益訴訟檢察,制發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6份,督促有關部門積極整改到位結案。
“寶蓮·燈”未檢團隊牽頭完善內外綜合救助線索移送機制,將涉未成年人案件中發現的司法線索及時移送控申部門,發現符合社會救助的及時移送至相關職能部門;積極推動多元救助,協調教育、婦聯等部門為被害人提供多元綜合保護和救助,為未成年被害人發放司法救助金7.5萬余元,并建立“救助+回訪”長效工作機制,開展心理疏導、身體康復40余人(次),協調幫助10人解決就學就業問題。
開江縣檢察院聯合開江縣民政局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雙引擎”聯動機制,合力加強監護干預、協同開展關愛幫扶;會同縣教育局建立信息共享、案件定期通報、聯合檢查等機制,并將“一號檢察建議”落實情況納入學校安全穩定工作考評;與公安、市場監管、文旅等部門一同對賓館、娛樂場所和校園周邊環境開展檢查,及時消除監管漏洞;牽頭制定《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與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對接實施辦法》,形成覆蓋全縣13個鄉鎮(街道)、163個村(社區)的“未檢+網格化”保護模式;依托網格化管理平臺,將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附條件不起訴、取保候審、被處非監禁刑的涉案未成年人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充分利用社區網格員的力量,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寶蓮·燈”微光已初顯,下一步,開江縣檢察院將持續擦亮“寶蓮·燈”未檢品牌,以司法之光照亮未成年人成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