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基金安全直接關系到廣大參保群眾的切身利益,也牽動著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人民檢察院在深化做實“檢護民生”專項行動中,以數字檢察為引擎,精準對接社會保障,以服刑人員違規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個案“小切口”,構建違規領取養老金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監督“長機制”。
發現,服刑還能“領錢養老”?
2022年8月,安康市漢濱區人民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被判處實刑的朱某在服刑期間未停發基本養老金。
服刑還能“領錢養老”?違反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退休人員被判刑后有關養老保險待遇問題的復函》中“退休人員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或者被勞動教養的,服刑或者勞動教養期間停發基本養老金”的規定。根據該案線索,辦案人員進行深入細致的研判,前往人社部門及養老經辦中心開展走訪了解,調取看守所服刑人員名單與養老金發放數據進行比對,最終查實除朱某外,另有9人在服刑期間違規領取基本養老金2萬余元,遂向人社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依法整改。
延伸,數字模型賦能監督
經綜合分析研判,安康市漢濱區人民檢察院決定以此案為“切口”,深挖養老基金監管領域可能存在的其他風險點,深入推進“檢護民生”專項行動,防止國家財政資金“跑冒漏滴”。
為挖掘大數據背后隱藏的“故事”,安康市漢濱區人民檢察院調取了人社部門、養老經辦中心、監獄等單位近5年服刑人員、死亡人員以及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發放明細相關文書1萬余份、數據800萬余條。面對海量的數據,人工識別、研判顯然不可能,因此,辦案檢察官以法律法規和法律監督目標需求為出發點,經過反復探索嘗試,構建了以“服刑人員違規領取養老保險或參與養老保險調整”“違規重復領取養老保險”“違規冒領死亡人員養老保險”為監督點的“違規領取養老金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該監督模型將機關養老、企業養老、城鄉養老、火化人員清單、服刑人員清單、失業保險領取人員名單清洗后的數據,按照“公民身份證號碼”“入獄時間”“出獄時間”“領取時間”等要素進行數據比對分析,獲取違規重復領取養老保險、冒領死亡人員養老金、服刑人員違規領取養老金或參與養老金調整監督案件線索,經過調查核實,制發檢察建議3份,督促相關部門追繳被違規領取的養老金80余萬元,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詐騙犯罪線索53條。
整治,完善機制提升質效
安康市檢察院決定在全市范圍運用數字模型開展養老基金安全專項監督,截至目前,辦理相關監督案件25件,挽回經濟損失120余萬元。
為凝聚合力共同守護群眾“養老錢”,安康市漢濱區人民檢察院與漢濱區法院、公安機關、人社部門、民政部門、養老經辦中心會簽了《關于聯合查處違規領取社保基金案件協作配合的意見》,實現數據共享,合力打擊違法違規領取社保基金行為,切實保障全體參保人員合法權益。
通過“小切口入手+大數據建模+工作機制保障”工作模式,安康市漢濱區人民檢察院形成了多部門信息共享、合作共贏的新格局,有力推進養老金發放、領取及監管工作依法規范有序開展,依法維護參保對象合法權益,給養老保險基金安裝了一道“安全閥”。